回到主页

人民币即将成为法定数字货币?

近年来,以人民币获准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等关键事件的发生为标志,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金融圈内外的热门话题。随着中国逐渐成为金融科技(fintech) 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人民币的数字化也提上了中国央行的日程表:这不仅是对国内和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的升级改进,同时也将大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其已经成功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原型系统的测试,这意味着中国向成为由本国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更近了一步。与此同时,人民银行正式成立了数字货币的研究机构。结合上述最新的发展动态,我们将在本文中介绍人民币数字化的现状与相关法律问题。

数字经济在中国

中国目前拥有超过7.3亿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及欧洲的用户数量之和,在全球每5名互联网用户中就有1名来自中国。然而在中国,仍有近一半的人口尚未成为互联网用户,相比美国90%的互联网普及率,我们预测互联网将在中国存在进一步渗透的空间,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在中国仍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与此同时,现代中国正在快速地蜕变为一个去现金化的社会,对于中国7.3亿互联网用户而言,互联网支付、电子商务及数字金融交易变得无处不在。中国的网上支付金额在2015年达到了11.8万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了47%。2016年,阿里巴巴“淘宝双十一购物节”当天的在线销售额在24小时内就突破了惊人的178亿美元,而其中82%的交易是在移动设备上完成的。由此,中国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经济活跃的经济体之一。

从政策层面而言,数字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11月颁布的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蓝图——“十三五”规划纲要围绕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涉及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科技、5G技术及物联网等多个方面。2016年10月,中国工信部发布了我国有关区块链技术的首部官方白皮书,白皮书将金融(包括数字货币)确立为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领域,同时也开拓了区块链技术在制造、通信、健康、教育、物联网、社会福利、慈善以及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2017年1月,首届中国金融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人民银行、其它金融监管机构及大型金融机构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电子货币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在经济社会生活互联网化程度高、潜在需求旺盛、应用场景丰富、国家大力推进研究发展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成为法定数字货币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人民银行的积极举措

早在2014年,人民银行就组织专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于2015年初进一步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发行和运行框架、数字货币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类数字货币的关系、国外数字货币的发行经验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后,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研究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内容包括加强内外部交流与合作、设立专门研究机构、进一步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和流通体系、加快法定数字货币原型系统构建、深入研究并尝试应用法定数字货币涉及的各类信息技术等。

2016年1月,人民银行宣布正在积极探索,将在“不远的将来”发行数字货币。人民银行指出,数字货币将降低由发行及流通传统纸质货币所产生的高额成本,强化经济交易的便捷性和透明性,抑制洗钱、逃漏税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强化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及流通的监管,同时促进金融包容性的发展。人民银行认为,数字货币的发行及流通还将帮助中国建立起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中国的支付系统完善建设、提高付款及结算的效率。2016年9月,人民银行又联合相关机构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报告,分析并讨论了包括数字货币的发展路径、数字货币的原型构想、数字货币底层技术的选择、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等主题。上述研究报告确立了人民银行相关部门之间达成的共识,帮助构建了我国发行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

2016年年末,人民银行成功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测试。由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也在该平台上进行了发行与结算的测试。人民银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原型系统——“Demo”也将在今年尽快启动。人民银行下属的数字货币研究院也将于近期正式挂牌。